濟南疑發現宮保雞丁發明人墓,丁寶楨身份需核實,山東省內各家媒體都向用戶推送了這樣一條新聞晚清名臣丁寶楨的墓地在山東電力一公司工地被發現。隨后,山東多家媒體先后發布消息,介紹考古現場情況。丁寶楨墓地所在的這塊土地已經被拍賣出去,由開發商重新開發時發現了墓地,并且發現了頭骨以及其他骨骼等物。這處墓地是三合土夯筑的,除了埋葬著丁寶楨及其元配夫人之外,還有其他家人也安葬在此,是一處家族墓地。
根據史料記載,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丁寶楨為官生涯中,勇于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于報國愛民。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制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御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光緒十二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誠,入祀賢良祠,并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四川名菜宮保雞丁就和丁寶楨有關。
宮保雞丁發明人丁寶楨
丁寶楨人稱丁宮保,宮保其實是榮譽官銜。據中國歷代職官詞典上的解釋,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最高級的虛銜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太子少保等,這幾個都是封給朝中重臣的虛銜,沒有實際權力,通稱為宮銜。在咸豐以后,這幾個虛銜不再用某某師而多用某某保,所以這些最高級的虛銜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曾封其為太子太保,便是宮保之一,于是他發明的菜由此得名為宮保雞丁,以此表達四川人對丁寶楨的紀念。
丁寶楨的墓地在濟南被考古專家確認,位置就在祝舜路,山東電建第一公司悅佳園項目工地,南面就是海德公館。據了解,現場出土了兩個頭骨,一個是丁寶楨的,另一個頭骨懷疑是丁夫人的。
宮保雞丁是一道什么菜?
宮保雞丁是一道聞名中外的特色傳統名菜。魯菜,川菜,貴州菜中都有收錄,原料,做法有差別。該菜式的起源與魯菜中的醬爆雞丁,和貴州菜的胡辣子雞丁有關,后被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改良發揚,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宮保雞丁,并流傳至今,此道菜也被歸納為北京宮廷菜 。之后宮保雞丁也流傳到國外。宮保雞丁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花生米,黃瓜,辣椒等輔料烹制而成。 紅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濃,肉質滑脆。由于其入口鮮辣,雞肉的鮮嫩配合花生的香脆。
丁寶楨后人丁峻說,至今仍然不能完全確定這處墓穴以及這些尸骨屬于丁寶楨,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專業鑒定才能得出最終結論。他還表示,希望先人能夠在濟南長眠,接下來具體要看考古等文化部門如何處理此事,如果這邊安置不妥,貴州的丁氏后人正在修建丁寶楨紀念館,非常歡迎丁寶楨回歸故里。很希望考古文化部門細致,妥善地處理此事。
文章來自:站長資訊網,載請注明出處!本文地址:http://www.tajh666.com/article/web/xinwen/451.html
1.站長資訊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投稿文章帖子等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本站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法律后果。